Life
notes

在 Airbnb,體驗最真實的生活感與信任。
在歐洲為期 100 多天流浪的日子裡, Airbnb 成了我使用率最高的住宿方式,其中一位在丹麥哥本哈根的年輕女孩,自從交給我鑰匙那天早上到離開,就再也沒見過她,整個房子在那四天住宿裡,只有我出沒足跡,對我信任程度,可真是令我受寵若驚。
Airbnb, Copenhagen, Denmark

在倫敦,學習膽量這門課。
在倫敦有次不經意地搭公車經過 Lloyd’s building 後就對這棟似外星人的建築物難以忘懷,可惜忙 碌的 AA 生活由不得我在課程結束後才能好好欣賞,一種視覺從未體驗過的曝露式衝擊,相較於其 他周遭建築物,我可是需要多深呼吸兩口,才能鼓起勇氣接近。
Lloyd‘s building, London, United Kingdom

在建築,感受大師安排的空間嬉戲。
當自己能夠身歷其境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反覆遊走於 Villa Savoye 其中,我才算是能夠真正地體 會 Le Corbusier 縝密設計的感動,連續斜坡道在光影引導下串聯上下空間,內容巧妙的可以想像 是經過精心排演,不同天井窗開口,在廊道及浴室等空間裡玩起了光影的戲劇性效果。
零下溫度一直是我拿起畫筆的阻力,還記得畫完這幅速寫後,手已再次沒了知覺。
原本還打算去 Ronchamp Chapel,但看了天氣預報零下 8 度的氣溫後,想想還是老命要緊...
Villa Savoye, Paris, France, Jan

在設計旅館,體會家具的那麼一點味道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住到漂亮旅館還是身在巴黎的關係,感官變得特別敏銳,無意間發現桌椅上的 鏽斑呼應著牆邊無拘束伸展藤蔓的褐色,倘若椅子本身太過新好像就少了那麼一點味道,學習浪漫這件事,似乎還是需要些生活體驗的積累才能夠得心應手而表現得自然灑脫。
這樣隨性的自然灑脫,假如有去法國旅遊,應該是可以從 McDonald’s 或 KFC 等速食店員身上感 受得出這強烈特質。
Hotel Henriette, Paris, France, Jan

在青年旅館,睡覺也可以很藝術。
這間位在英國里茲的 Art Hostel 被我列入體驗其中一站,鷹架用的鍍鋅鋼管及其連接構件框架出 主要床體結構,床頭及床底板甚至是床邊置物板皆使用不上漆膠合板鎖固而成,延長線就隨性的 掛著,一種豪邁不羈渾然天成。
說是體驗是因為我從不習慣住宿舍式的房型,極需要安靜的睡眠環境的我,沒有遇過不打呼的房客,當然,我是沒聽過我自己有打呼。
想想要當個藝術家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我想還是當個一個晚上就好。
Art Hostel, Leeds, United Kingdom

在博物館,置身幾何抽象畫中的超現實。
整個空間表現手法可以感受到強烈純幾何張力在天牆地銳利展開,遊走其間,能感受到宛如置身 於幾何抽象畫中的超現實。
整個展覽空間是屬於小規模,由於付了門票費用,所以說什麼都不能輕易踏出那扇門,硬是待了 好一陣子,畫了這速寫及看了好幾輪介紹影片才離開。
Danish Jewish Museum, Copenhagen, Denmark

在設計旅館,練習與美過日子。
在歐洲流浪的日子,住進設計旅館是善待自己最好方法,這樣落差式的住法,讓自己更能夠體會 日子的美好,入住的 C.O.Q Hotel 雙人房裡,細膩又大膽的配色用得恰如其分,實在令人折服。

在設計旅館,體驗巴黎式的浪漫。
大廳休憩區是旅館經營尤其重視的地方,入住的 Hotel Henriette 在所有物件的挑選上,不論是一 本書、蠟燭或是聖誕小串燈飾,無不散發品味細膩的浪漫情懷,要是我家客廳也能這樣多好,至於好不好打掃這事情,嗯...那就明天再說好了。
Hotel Henriette, Paris, France, Jan

在商旅,屬於家的庶民風景。
外派上海近半年的工作時光,住宿一直是在平價商旅之間輪替,這間待了 2 個多月的快捷酒店, 窗外定格景色同去地狹人稠的香港時看到的獨特曬衣風情,一扇旅人的窗,框住的是屬於家的庶 民風景。
曾在書中讀過 Coco Chanel 長期以旅館為家,當時內心既羨慕又嚮往,現在對我似乎沒什麼吸引 力,我想大概是我比較戀家的關係。
Shanghai, China

在越南,血統純正的法式風情。
遍地殖民風采的胡志明市,在某些街道遊走時,甚至會讓人有置身巴黎的錯覺,在某天尋找咖啡 廳時,不經意發現這滿溢法式情懷的花磚,當下就下定決心要用畫筆記錄當時的感動。
沒想到這感動代價可不小,前前後後一年多時間不知道拾起畫筆又放棄了多少次,才將這美麗的 記憶片段轉換成圖像。
Ho Chi Minh City, Vietnam